放射诊断科冯仕庭、王焕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
早期准确筛选新辅助治疗受益人群是实现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精准治疗及改善预后的关键。现行RECIST 1.1标准依赖常规影像学评估肿瘤体积变化存在显著滞后性,同时治疗相关反应引发的"假性进展"和"超进展"现象,严重影响临床决策的准确性。而代谢早于形态学变化的生物学特征为肿瘤早期疗效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放射诊断科冯仕庭/王焕军教授团队基于MRI氘代谢成像(Deuterium Metabolic Imaging, DMI),开展了一系列细胞及活体动物实验,成功表征小鼠膀胱肿瘤的糖代谢特征,并在膀胱癌小鼠末次化疗后24h灵敏监测到小鼠肿瘤内的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显著优于常规MRI如DWI及DCE等常规功能成像序列。DMI可实时追踪葡萄糖及其下游代谢产物包括乳酸及水的信号特征,实现对活体糖代谢的动态评估。
该研究团队首次创新性地应用5-氘标葡萄糖([2,3,4,6,6′-²H₅]-D-glucose,⁵H-Glucose),发现相较于国际上常规应用的2氘标葡萄糖([6,6′-²H₂]-D-glucose,2H-Glucose),两者不仅在代谢路径上保持高度一致,应用⁵H-Glucose时下游代谢产物HDO的信号强度更高,展现出更好的检测灵敏度,同时还大幅降低和节约了成本。研究还发现,基于⁵H-Glucose的DMI成像,在小鼠膀胱癌末次治疗后24小时即可敏感检测到肿瘤区域葡萄糖摄取量及乳酸生成量的显著降低,同时观察到糖酵解速率的明显下降,显著早于常规MR功能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成像),为肿瘤治疗疗效的早期评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

该研究成果以“Early Detec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Glucose Metabolic Alterations in Bladder Carcinoma using Deuterium (²H) Metabolic Imag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Assessment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 (lF=14.1,中科院1区)。放射诊断科王焕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深圳先进研究院邹超研究员与放射诊断科冯仕庭教授、郭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放射诊断科孔令敏博士、翁蓓硕士、温志华技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阳冈汗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dvs.202514614
(来源:放射诊断科)
